93d7c08f-1253-44fd-926b-f1e52f5246fa
大學課程線上化,關鍵是教學再設計(Teaching re-Design)
作者: 謝昆霖
2021-05-21

 


大學課程線上化,關鍵是教學再設計(Teaching re-Design)


謝昆霖致力於促進高等教育的教學創新。 圖/UniHub

 

3月10日,哈佛大學通知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課程改為線上教學。並不是因為有人確診而是為了超前部署:趁流行病在大學校園開始傳染前事先拉開社交距離。拉開社交距離 (Social Distancing,社交疏遠) 的目的是阻止或減緩傳染病蔓延的感染控制手段。學生與老師齊聚的學校與教室,極易發生 飛沫傳播、環境污染傳播(fomite transmission),正是病毒傳播的溫床。

 

截至3月19日止,全球已經有許多國家關閉大學,這包含了許多先進國家如美國、德國、英國…的頂尖大學,數百所大學的課程全面線上化,力求停課不停學。線上遠距學習,自然就是阻止傳播的有效手段。這是全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同時有上千萬個大學生全部在線上學習。

 

但問題是,疫情結束之後會不會全部回到傳統的模式呢?如果不會,全球高教的未來又是什麼呢?

 

#全球高等教育受流行病衝擊,也是全面教學轉型的契機

 

若以相同語言來說,大學教育的招生其實是區域競爭市場。以台灣的大學來說,競爭對象除了國內大學,更包括中國、香港、甚或是新加坡的大學。因此我傾向把衝擊的評估範圍放大到全球範圍進行比較而非侷限於台灣的內部。

 

以武漢肺炎目前的全球流行結束的時間點,有人預期六月、八月、甚至有人說2020年冬天會捲土重來。也就是說,全球高教的線上學習文化、習慣有至幾個月的養成期。

 

以全球的尺度觀之,這幾個月的養成會產生不同的衝擊,可以分成三種角色討論:

 

》對學生而言,不論國教、高教、技職體系,都已經全面體驗過線上教學(不論體驗是好是壞)。

    • 而學生作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建立線上學習的文化較快。
    • 雖然線上學習自主性高,但卻更依賴更高度的自律學習。
    • 而低度學習自律一向是學生的痛點,也是逃離學習的好時機。
    • 部份學生可能經歷過優質的線上教學體驗,這會讓他們對未來的線上教學更為挑剔。

 

》對教師而言,雖然硬生生轉變教學習慣是痛苦的,但至少教了幾個月,完全不能接受的離開了、可以接受的習慣了。

    • 留下的教師,基本上對線上教學有一定意願、也有各自的解決方案。
    • 留下來的大學教師,會有較高的意願改良線上教學的內容。
    • 大部份的大學教師可能會發現,原來之前的教學都值得重新設計。
    •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設計,未來有機會推動。

 

》對校方而言,線上教學的研發、硬體、人力,會在這幾個月大力投資下去。

    • 對投資報酬率而言,這麼大的投資不可能接受只使用幾個月就不再使用。
    • 線上教學的所有成果不會全面消失,而且會促進學校思考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O2O Teaching and Learning)。
    • 以校方高層會傾向把線上教學的資源持續利用,攤題成本、提高效益,甚至是創造亮點。

 

#第一次真正大規模改寫200年來的教學模式 


19世紀的大學上課場景,在21世紀還是沒有結構性的變化。 圖/ERC Secure

 

事實上,歷經200年,19世紀的大學上課場景依然沒有結構性的變化。

 

以台灣為例,雖然近十年開始有「部份課程」開始提倡和應用「翻轉學習」(Flipped learning)、或「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可惜的是,絕大部份主修課程的上課場景還是「同一時段、同一場域、集體、一位老師對多個學生、講堂式、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

 

在過去,「學校」是「學習中心化」的代表角色:學校集中所有的教學資源(包括老師、教室、教材、教具……),讓教學資源統一化、規格化達成最有效益的投資。所有的老師、學生,必需固定在同一個期間,集中到同一個場域教學才算是完成學習。我曾遇過有些核銷會要求檢具「發生上課事實」的照片,彷彿學習一定「有聽課的行為」才能完成。

 

但隨著疫情養成的線上教學文化,學校的角色也會逐漸轉變:全球高教有可能在線上開始競爭。舉例而言,全球大學的排名(Ranking)在教學上的競爭很可能不再只看「(線下)師生比」,而「Reputation survey」也可能會包含「線上學習聲譽」。

 

在我們往下討論前,先理解一下網路的基礎特性:「同步/非同步互動」、「點對點」、「去中心化」、「便利性」、「即時性」、「匿名性」、「可自動化/可程式化」……等。我們更能理解全球大學之間的排名競爭如果也包含線上學習之後,每一間大學都將面臨更巨大的全球競爭壓力。

 

#線上教學成為大學新主流的可能性?

 

我個人認為,未來線上教學不會完全取代線下教學,而是部份線下教學的替代。在一樣的學習成效的前題下,達成更具效率、降低人力投入的一種替代方案。另外,不同學門、不同課程,其替代比例也可能不同。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線下教學的品質不見得就比線上教學好。因為線上教學是另一種完全新的教學環境,會產生全新的教學模式。

 

聽過MasterClass嗎?我第一次知道他們,是看到他們在推線上教表演。他們找來一大批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的演員教你表演,全線上:線上交表演作業、大師也在線上調整學員的表演。

 

 MasterClass封面
MasterClass的網站。誰不想跟珍古德學習呢? 圖/MasterClass網站

 

MasterClass能吸引這麼多大咖演員的原因,正是在於善用網路「同步/非同步」、「匿名」、「遠距」、「可放大影響力」……的特性,讓線上課程提供他們足夠的隱私保護與安全感,而且時間具有彈性,時間的投入報酬率非常高,重覆觀看線上課程的邊際成本趨於零,同一套課程的影響力可以規模化、可以累積,非常適合這些忙碌的知名人物。

 

我們該思考的是如果連「表演教學」可以線上化,那麼「線下課無法轉成線上課」、「線上教學品質不可能比線下好」就是假議題。真正的議題是「線上教學的教學思維完全不一樣」。

 

當然,高教圈的夥伴大可以說這些商業型態的線上課程的教學不見得是嚴謹的、也可以說他們只是很會做行銷,大學聘任教師有三級三審的機制,教學內容經過專業認證,專業人才的培訓過程經過嚴謹的設計。

 

但事實上,我們也必需承認有的線上課程(如 Udacity )也提供了跟大學一樣嚴謹的學程規劃;長期而言,全球高教在線上教學上的競爭,也會迫使線上教學加入更多的教育研究。競爭的前題下,教學品質越來越高的趨勢是不會變的。

 

線上的「教」與「學」,不是直接把線下的教學內容直接搬到線上,而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需要重新設計,需要再設計的包括「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案設計、教具研發、學習成效評量、教學成效評量」。這在拙作《大學線上測驗防止學生作弊?老師們應該要注意的弦外之音》,有一些粗淺的討論。

 

關於「線上教學再設計」的具體做法,首先需要優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體驗」(Learning Experience)的構成要素之一「環境」是完全不一樣的:

 

  • 學生身處的環境是變動的。可能是咖啡店、是家中、是共同工作空間、或是公園…。 
  • 學生的所在位置的網路基礎建設有所差異。有的學生不見得有自己的電腦、有的學生的電腦不見得有相關設備、有的所在位置網路速度很慢。 
  • 學生數位學習設備會有差異,無法保持一致性。攝影機的規格、麥克風的收音狀況、電腦或平版的規格…會造成老師的教學內容呈現產生差異,而這些問題教師將完全無法掌握。
  • 老師無法規訓學生所在的環境,學習容易受到干擾。不論是教書的老師或是學習的學生都可能會被親人朋友打擾。

 

我們先以現在最常見的「即時視訊上課」為例,拿「環境」問題出來討論就好:

  • 在不同的環境裡,背景噪音不同,收音品質不同。如果課程有規劃在線上進行口語討論,會嚴重影響討論的品質。
  • 有的同學可能在家中上課,忽略了家中隱私可能透過鏡頭外洩。國外就有一名女大學生在家中穿著睡衣上課,上到一半很自然捧著筆電去上廁所,結果全班都看到她如廁的一切畫面。
  • 學生位在不方便發言的地方(例如:工作空間、圖書館…),「課堂交流討論」就無法進行。

 

當然,如果是使用預錄好的影片作為上課內容,學校與老師又會遇到更進一步的問題:

  • 教師如何掌握學生的上課進度,並且確保固定的上課進度?
  • 學生看影片如何成為學校掌握老師「有上課」的事實?
  • 教師把影片提供給學生之後,剩下的週次時數要教什麼?是否要備更多的課?
  • 是否還需要點名?學校過去評鑑線下教學品質的評量模式怎麼面對?
  • 教師提供影片之後,還能計算學分費嗎?

而使用影片教學,學生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 如果只是看影片,這就是上課嗎?那我為什麼要特地去學校?
  • 如果看影片就能完成學習,學校提供給我的價值是什麼?
  • 平常上課有固定的課表,但現在是看影片,時間該怎麼安排…
  • 看完影片,就算是學習好了嗎?不需要跟同學合作嗎?作業怎麼交?
  • 我是不是打開手機看完影片,就算學完了?

 

因為疫情而產生線上學習需求的全球大學、學生、教師,問題可能不只上述幾點這麼簡單,光是探討學生的「學習環境」議題,就能出現這麼多待解決問題,但這些問題不是不能解決。

 

若要永續發展線上教學,「教學再設計」將是全球高教必需面對的課題。這部份我會再另外寫幾篇專文協助高教圈的夥伴們思考。

 

#全球高教的新戰場:老師是主角也是客戶、學校經營品牌與平台

 

新一輪的全球高教主要競爭不是地方區域型(Local Based)的線下招生,而是高等教育的全球招生競爭。長期而言,勝者會是線上教學品質好、體驗好,教學與研究都整合得好的學校。

 

當全球高教的招生競爭不再以區域畫分時,這個競爭情境很可能以「一位老師」、「一堂課」 、「一個學程」為競爭單位。

 

想像一下,如果我在台灣高中剛畢業,可以選修幾個中國北大的線上學程並取得認證,對我而言台灣的大學就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

 

如果成真,高教將變成一個高度分散、扁平的全球完全競爭市場。

 

學校在這樣的環境中,必需進一步升級成為「老師、課程、學程」的教學軍火庫,或是超級支援部隊。不像以往,高教的教學是「老師一個人」的事,線上教學會是一個團隊的事:用非常高的頻率更新教案、用一個團隊維護學習社群、引入更多的學習機器人強化學習體驗。

 

老師將成為學校的重要資產而不是員工,是主角、也是教學團隊服務的客戶;學校依賴優秀的老師提高品牌價值、同時也必需努力經營品牌幫老師招生,而老師也需要在學校的協助之下擴充和提高教學能量。在這種狀態下,大學老師的研究也更為重要,它將成為教學內容差異化的重要來源,是學校必需積極協助老師的方向。

 

#台灣高教的線上教學可能會怎麼樣?

 

長遠來看,各校未來的學生,極大比例都經歷過線上教學的體驗,高中生很可能經歷過品質很好的線上教學。台灣如果疫情控制得好,大學沒遇到全面關閉,順順渡過疫情,我認為是一喜一憂。

 

喜的是大家健康,憂的是可能跟不上新一輪的全球高教線上教學競爭。缺乏強迫性的實戰,會讓台灣的大學線上教學的能力與國外大學不在同一個水準之上,這將導致台灣的高中生更沒有動機選擇國內的大學。

 

我認為,不論台灣疫情是否真的擴散,台灣的大專院校應該要以超前部署的觀念,把未來可能的全球競爭列入考量,趁著疫情需求加大力度擴充線上教學的研究、開發、培訓…等投資。如果你我都同意,未來的招生,線上教學品質可能會是新的重要戰場,即便近期的線上教學品質可能不好,也該要求老師持續投入。 

 

畢竟,面對全球性的競爭,一定要做出差異化才能生存。它是全新的起跑線,排名最後的大學與台大是一致的,因為它需要的是願意謙虛自省、全新設計的教學思維。

 

作者 謝昆霖 ,UniHub / 孵大學 創辦人,致力於協助高等教育教學創新,整合高等知識,協助人們共學共創,解決重大的社會議題。


還沒加入 有你好棒?
社群登入
信箱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登入
快速註冊
信箱註冊
帳號
姓名
密碼
確認密碼
註冊
重設密碼
請至您的信箱收取驗證碼,填寫以下欄位重設密碼
帳號
驗證碼
新密碼
確認密碼
密碼重設
X
X
請為文章加上標籤分類:
(開頭請加上#,如#長照#能源)
若為轉載文章請確認出處正確
送出
X
請為收藏的文章加上標籤分類:
(開頭請加上#,如#長照#能源)
送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