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來將有800萬個老人家, 我們該如何做,減輕高齡照護對社會的龐大負擔? UniHubX泛科學,共同策劃【班傑明的回春術議題松】 帶領大家翻轉對高齡議題的觀念,發展出全新的解決模式!
【回春術專欄】撕除失能標籤,輔具就是要F+F,除了有Function,更要Fashion - 劉旻宜
文/編輯 Emma
ATHome 輔具家的營運長劉旻宜(左)與 UniHub 創辦人謝昆霖(右)。圖 / 劉旻宜提供
關於ATHome輔具家的營運長 劉旻宜
ATHome輔具家的營運長,是一名物理治療師,有六年在宅輔具評估的經驗,匯集團隊開設輔具家台灣輔具市場資訊O2O平台(online to offline),讓消費者在線上根據不同的身體功能,配對合適的輔具產品。
「會比較將心比心,不會用一個病人的角度去看待個案。」劉旻宜老師認為,一個人需要輔具了,影響的是一整個家庭 ,一個人遇到生活上的不方便,其實是個家庭的生活模式都在改變。
「市面上輔具的廠牌太雜亂了,病人或家屬很難去知道哪些廠牌是我適合選擇的。」
劉旻宜老師也分享了她之前到個案家裡,替他們評估輔具的購買過程、有那些可以申請補助、尺寸及規格上的建議等..,旦評估後會發現沒有一個平台能替需要的民眾將資訊串接起來,所以才覺得要做這樣(輔具家)的第三方服務平台,同時也是華人中唯一一個沒賣輔具的輔具資訊公司。也將每一款都做很細緻的資訊分類。
「大家選輔具會想到要去那些地方?」
杏一、維康、或是醫療器材行,全台灣大約有2000家醫療器材行,連鎖的約有500家,單點有1500家,而現在遇到的狀況是,每一家賣的都長得很像,擺出來的東西都幾乎一樣。其實傳統醫材行也想要競爭,想要突破,近年來新誕生或成功轉型許多新型態的體驗型輔具門市,旻宜老師舉例,像是樂齡網的東西就比較特別,也打造細緻的情境式輔具體驗空間,但全台灣只有9家實體門市;另外也有台灣隱形冠軍輪椅製造商光星NOVA,在北投開設全國唯一原廠品牌行動輔具體驗館,還有資深物理治療師駐店一對一預約專業評估服務...等等。
隨著台灣高齡人口結構的轉變,輔具市場產業正快速變動中,但這些資訊消費者卻難以有效率地快速掌握。很難想像,現在台灣的輔具消費者還普遍處在市場資訊落差的時代。
「全台灣有多少鄉鎮,當所有的消費者有需求時最後只能選擇一樣的東西,很可惜,而且每個人的胖瘦都不一樣,老闆總說只有16吋或18吋可以選,這不是很奇怪嗎?」旻宜老師說。
以市場的觀念來看,在亞洲地區上次去上海發現那裡的醫材擺出來的也差不多,而且以這張照片這個地方來看,有障礙的輔具體驗空間對身障人士也不友善。圖 / 劉旻宜老師提供
劉旻宜老師說,我們知道的高齡化國家,除了台灣,日本,另外韓國在2018年第二季扶養比已跌破1了,旦我們現在似乎都把老年人視為負債,講到高齡化就覺得完蛋了,但事實上,如果我們都用現在高齡失能化的意向來看,就容易誤認為老年人是負債。
但輔具是將這群高齡者轉為「資產」的機會。
試想,如果輔具都是使用者不想用的,穿了一件你不喜歡的衣服,你會想出門逛街嗎? 如果輔具都具機能性與好看性,出去別人還會問你在那裡買的,這樣才會加強走出去的機會!
「供應商讓消費者的選擇,我們認為他們低估了對消費產品的想像,因為中間這群經銷門市,他們會自己先認為民眾要的是那些,不要的是哪些,擺出來的就只有這些,但是我們都知道,我們有需求時,要的一定不會是這些,這是我們觀察到輔具產業面臨的巨大問題」劉旻宜老師說。
所以輔具家就是運用知識與科技的力量,讓這些最源頭的輔具品牌廠商直接上架這些產品、價格與全國授權的在地服務門市清單也公開透明,創造從線上到線下的一條龍資訊整合服務,也打破了傳統的販售模式,讓資訊傳遞直接從原廠到消費者,並串連第一線在地門市提供線下服務。
整個輔具產業我觀察到有三個不,不知道、不會用、不想用。圖/劉旻宜老師提供
第一,不知道指的是,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有這些輔具可使用,有很多冷知識和眉角,中間這層人如經銷門市、全國的專業人員、物理治療師、社工師、他們都太忙了沒時間搞懂市場上複雜又零散的資訊。第二。因為不曉得哪些輔具家人適用,所以不會用。第三,因為太過老氣或負面標籤而不想用。
以右上的輪椅來說,它看起來就像一張漂亮的沙發椅,你第一時間不會想到它是張輪椅。圖/劉旻宜老師提供
旻宜老師還說她觀察到只要廠商認為這個產品是有市場的,就會去開發出來,所以她認為消費者的選擇才是關鍵,像是圖上這台原本只有價格在10幾萬高階型的,但現在中階型的也快出來了,這完全都要靠專業人員以及需求者推進的速度。
輔具對大眾來說是什麼?
「像我們從物理治療養成的背景,會從人需要什麼、現在的身體功能是什麼階段,才去看是市面上有哪些商品是適合民眾的」。劉旻宜老師說
所以回歸到源頭什麼最重要,就是人阿!
動作功能分級。圖 / 劉旻宜老師提供
「後來我們去粗估,現在想到長照的族群,都是想到L4、5的,L1-3是比較輕微的,或是需要比較少的輔具,L4通常還坐的穩,這代表還有基礎的核心肌群力量,翻身也還能自己翻,所以你看到臨床上坐的穩但不能自己翻身的,通常代表照護太多了,需要減法照護。」劉旻宜老師說。
我們常常想到長照就聯想到失能,但是L4-5應該大概只佔銀髮族人口的14%,不到兩成是重度失能的,高齡人口最多的族群其實是L1佔了將近7成。
旻宜老師說,我們想到長照就會想的很悲觀,想到有很多失能的老人,但現在人數最多的是這群,一輩子可能都很健康的隱性高風險銀髮族,他們需要不斷學習、社交與互動否則退化速度就會非常快。
台灣是輔具的製造大國,劉旻宜老師說,她很常接到從澳門、香港、美國,來問輔具家內的產品要去哪裡才買的到,因為在他們的國家要買這些東西非常貴,所以台灣的輔具市場有很大的商機的。
去標籤化,讓輔具也可以非常時尚,一但到這樣的階段,她認為長輩會更願意走出來,也讓「我就是我,失能不再是人生標籤」,台灣也才能在輔具產業有更大的商機,希望大家能轉換思維,以及邀請更多有創意與執行力的年輕人加入!
----------------------------------------------
■ 老派設計師|設計人的必修課|全台第一,為「設計師」量身打造,高齡知識跨域設計學程
了解課程▶https://lihi1.com/2DPOZ/專欄
■老派生活專業通識學程|全台第一 · 專為投入高齡生活照顧產業人才量身打造,推動高齡社會共好的專業通識學程
關鍵字: #回春術專欄##長照##高齡##老派設計師##老派生活專業通識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