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術專欄】
還不知道口腔也很需要做運動,就吃虧大了–鄭湘君
文/編輯 黃珮瑄
核稿編輯 / Emma
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助理教授 鄭湘君。圖 / 泛科學院提供
俗話說「能吃就是福」,但目前台灣每 10 個 65 歲以上長者中,就有 1 位有吞嚥困難的問題,吃飯、喝水也成為了病痛的來源。根據國健署公布資料顯示,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有12.8 %、逾 40 萬的老年人口有吞嚥困難的狀況。
圖為弘光科技大學語言治療與聽力學系 助理教授 鄭湘君在講解正常吞嚥的過程。圖 / UniHub
什麼叫做正常的吞嚥過程?
湘君老師分享正常的吞嚥功能是由嘴唇含住,咬到東西送到兩旁經由牙齒的咀嚼,而舌下腺分泌一些唾液,由舌頭將食物往上頂食物往後送,將食物跟唾液攪拌在一起,之後啟動吞嚥反射,將食團送到胃部。
而安全的吞嚥過程中包含四個階段,分別是口腔準備期、口腔期、咽部期、食道期。
口腔準備期
將食物放入口中,咀嚼咬碎和唾液混成食團。
口腔期
舌頭將食團後送,送到咽部,引發吞嚥反射。
咽部期
吞嚥反射會啟動,啟動時間約1秒。從外觀上來看,喉結會上抬;從內部來看,會厭軟骨會向下蓋住氣管,避免食團掉進氣管造成肺炎,讓食物安全的進入食道上方。
食道期
食團會經由食道進到胃裡面,完成吞嚥活動。
進食吞嚥的四步驟。圖/鄭湘君老師提供
此時,湘君老師向台下的學員提問「你們目前還剩幾顆牙呢?有沒缺牙呢?有32顆牙的人請舉手、有28顆牙以上的人請舉手、24顆牙以上的請舉手......」多數成人都有32顆牙,提醒著大家平時要注重牙齒的保健。因為在口腔準備期,舌頭用側向移動的功能,將食物送至牙齒把食物咬碎,牙齒的完整性和舌頭靈活度就非常重要。
而人體老化後唾液會分泌的比較少,若再加上牙齒也沒有保健的很好,會導致咀嚼與食物成團過程較久,在吞嚥的過程上發生困難。
湘君老師也提醒一個老化後比較需要注意的情況,也就是吞嚥困難較常見的就是吸入性肺炎,本來跑到食道的食物卻跑到氣管,食物就會在氣管形成細菌孳生的溫床,在肺部產生肺炎,進而造成呼吸衰竭,而嚴重就要插管治療。
如何評斷有吞嚥障礙?
湘君老師舉例當發生以下症狀:
常常流口水、口腔肌肉和舌頭無力與不靈活、咀嚼困難、咀嚼中食物掉出、吞嚥時出現頭部過度動作、每口食物需嚥2-3回、食物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不自覺、食物含在口中卻毫無吞嚥的現象、食物從鼻孔溢出、感覺食物卡在喉嚨、吃飯過程呼吸變急促、說話音質為氣息聲或無聲音、進食當下或進食後常出現咳嗽或嗆咳 、進食後發聲會有濁水聲 (wet voice)、不明原因的發燒、肺炎、食量變少、體重下降、脫水現象,皆有可能代表在吞嚥的過程中,發生了困難。
當發現有吞嚥障礙的症狀時,應前往醫院,醫師可以藉由透過超音波(ultrasound)觀察舌頭功能、測量口腔期通過時間及舌骨的動作,透過X光影像透視檢查來了解咽部吞嚥功能,用影像內視鏡檢查(videoendoscopy)觀察口腔和咽腔在吞嚥前、吞嚥後的解剖構造,來做詳細的評估與檢查。
老化也會影響吞嚥生理
人體老化後,有些身體的改變可能會影響吞嚥,如:心肌肥大、心肌變大卻未必有力、肺活量下降、呼吸肌肌力下降、肌肉質量下降、關節之結締組織僵硬度上升、頭頸部結構與肌肉動作因退化而改變、肌肉組織質量變小、結締組織彈性變小、咽部壓力變小、吞嚥動作變慢、咀嚼肌橫切面較小、舌頭與嘴唇的力量與活動度和耐力的減小、聲帶的甲杓肌收縮減慢、口腔內對於各種感覺(味覺、嗅覺、冷、熱、濃稠)變弱。
老化產生的吞嚥障礙症狀
牙齒鬆脫或脫落,咀嚼硬質食物不易、口腔味覺或靈敏度退化、容易產生每口食物需吞嚥兩三回、舌頭或咽喉肌肉萎縮,食物堆積無法清除完全、食物易堆在口腔內的一側而不自覺、軟組織彈性變鬆,容易造成食物殘留在咽喉、食道入口狹窄,吞不下去、聲帶活動和彈性下降,呼吸道保護不周全。
湘君老師提醒,若是長輩進餐時,常發生嗆咳、食物卡在喉嚨、明顯流口水等現象,可能是吞嚥障礙的前兆,可先透過復健與運動來改善,若是幾周後沒有好轉時,建議再次就醫治療。
正確的進食習慣,可以改善吞嚥障礙
治療吞嚥障礙可以透過:改善用餐環境及頭部的姿勢、增加口腔感覺的輸入、改變食物的質地來達成治療。
改善用餐環境及頭部的姿勢:進食時讓環境單純安靜,較不易分散注意力、在進食時要維持將頭向前傾45度的姿勢,達到最佳吞嚥的功能。改良杯子如:將紙杯1/3的杯緣撕掉,當患者在喝東西時,只要稍稍彎曲脖子即可,脖子不會過度伸張。避免使用吸管喝水,因水流過快而嗆到,可以改用湯匙、吃東西速度放慢。
增加口腔感覺輸入:增加在口腔內外的感覺、雙唇、舌頭、下巴、咽部等感覺與動作刺激、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增加湯匙下壓舌頭的力道。給予酸性、冰冷的食團、給予需要咀嚼的食團、給予量多的食團、給予溫度觸覺刺激。
改變食物的質地:可以協助將流質食物,加入像是太白粉、蓮藕粉、番薯粉、洋菜粉,勾成芡來「增加滑順度」、「增加凝聚性」。另外,在服用大顆藥丸時,可以磨成粉,混在蔬果泥內,幫助吞嚥障礙的患者可以比較順利且安全地進食。
湘君老師提醒大家,正確的進食習慣是從年輕時就要開始培養的,像是吃飯時不要說話、吞嚥時避免仰頭姿勢要低頭吞下。進食時要保持90度姿勢坐姿、控制進食速度,一口一口慢慢吃、每吞嚥 2-3 次清一清喉嚨、吞嚥後聽聽自己的聲音,如果聲音混濁或有水聲,可以清一清喉嚨或咳嗽、進食完畢後要繼續坐30分鐘後再活動或躺下。
頭頸與口腔運動可預防功能老化
若身體大致上是健康的,單純因為咀嚼功能退化、肌肉無力等生理現象者,或是平常我們想要做保健和運動,可以在家做以下簡單的頭頸部肌肉放鬆運動與口腔構音器官運動練習:
接著湘君老師帶著學員一起用不同的口型和舌頭的移動做出不同的練習,發出「伊-嗚-」的嘴唇運動,「啪-踏-咖」輪替運動.....的練習。
頭頸部肌肉放鬆運動
口腔構音器官運動練習
嘴唇
舌頭
下巴運動
吹氣
「口腔的生理機制只要有任何一個部分出現狀況,吃東西就會有困難。隨著年紀增長,從 40、60、80 歲這些肌肉都會產生退化,你我都會遇到。大部分的人知道手腳要做運動,但還需要加強我們的口腔、也要常常做運動,並養成習慣,另外也要注意牙齒的保健、吃東西軟硬冰熱都要吃,讓我們攝食與吞嚥的動作得以時常回春」鄭湘君老師於最後再次叮嚀每一位學員。
湘君老師所分享的口腔與吞嚥保健知識,對很多學員來說是新的知識及觀念,希望學員們可以有更正確的觀念,從協助自身和身邊的長者做起,就能預防勝於治療,照顧好自己與身邊的長輩。
-------------------------------------------------
■ 老派設計師|設計人的必修課|全台第一,為「設計師」量身打造,高齡知識跨域設計學程
了解課程▶https://lihi1.com/2DPOZ/專欄
■老派生活專業通識學程|全台第一 · 專為投入高齡生活照顧產業人才量身打造,推動高齡社會共好的專業通識學程
更多活動精彩分享:
【新老世代專欄】通用設計大浪來襲,從一萬戶UD宅談起-唐峰正
【無微不至」的照顧,其實在不知覺中剝奪了「自立」的能力-林金立】
【當高齡者成為我們最大的業主,該去思考用不一樣的角度面對這件事-龔紋莎】
關鍵字: #回春術專欄##長照##高齡##老派設計師##老派生活專業通識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