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2675e0-aa99-4615-8067-3330651692b8
一年後,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失敗了?
作者: 謝昆霖
2020-10-18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一)
一年後,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失敗了?

 

這一系列文章的關鍵閱讀受眾是教育部「高教司」「國教署」「國教院」,各大學教育學門的老師;第二層的閱讀受眾是「大學的教務處與專任教師」、「高中職的教務主管與教師」。

 

我希望這系列文章可以協助各位改善決策,讓台灣的孩子可以享有21世紀的新教育。

 

近日身邊的大學老師們開始分享關於「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重要性」的相關文章,各方論述無不緊扣「學習歷程很重要」、「學習歷程可以讓你認識自己」、「可以讓大學更好的認識你」…這個觀點。

 

我想這些大家(包含高中生)都理解,但我比較沒看到「學生」視角。畢竟,我們做任何事一定要先找到痛點,不是嗎?

 

於是我找到源頭,是一個高中生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中提案要求「移除高中學習歷程」,我從這個提案開始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

 

整合O2O形成新的教學科技(Teaching Technology),協助大學教師直接改變「教與學」的現場、追蹤學習數據與足跡進行教學成效研究,這一直是UniHub團隊的辦課核心文化之一。這裡先埋個梗,之後會從這裡切入談目前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硬傷。

 

UniHub 專注在大學教學創新,為什麼談高中學習歷程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合作過的全台大學從 Tier 1 到 Tier n ,我們了解大學與大學老師的痛點,也了解目前「高中->大學->就業」的系統性問題。正是這個核心的系統性問題造就了「高中學習歷程」這個東西,也造就新的問題。 

 

#執行學習歷程檔案,真正落地後的成果正好與期待相反

 

為了讓大家不必跳出我的文章,我把提案的關鍵資料截圖和摘要,並搭配我的分析,以下是提案的關鍵內容。(如果你想親自看高中生寫了什麼,請點我。)

 

三天就通過附議門檻,教育部最慢必需於12/08前回應。 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三天就通過附議門檻,教育部最慢必需於12/08前回應。 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108移除高中學習歷程檔案文本
移除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倡議文本。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文字排版有點擠,我把這個提議的關鍵列點摘要如下:

 

1.學習歷程檔案的不必要性:

  • 「難有時間參與課外活動」
  • 「在學測結束到推甄之前,短時間很難生出能超越水準以上的歷程檔案,學生往往得從高一開始準備。
  • 「有些科系不太參照學系領域以外的歷程檔案,意味著三年的努力可能白費,而且也並不是每位學生都在高一就決定好自己未來想就讀的科系及就業方向」。

 

2.學習歷程檔案的可信度:

  • 「實務上,學習歷程檔案變成上大學前要做好的作業,覺得只是交差了事罷了,像是在比誰寫的故事比較精彩」
  • 「似乎更不能比學業成績清楚了解學生的能力」。

 

好處

  • 專注在課程的學習,「不需要一直擔心沒東西能上傳」
  • 也「能去探索更多自己喜歡而且跨領域的東西」
  • 「不帶著壓力去學習新的事物」

 

贊成提案的熱門留言(按讚或倒讚數高的都會浮上來)也值得觀察,我截前面幾個上來:

 

贊成提案的熱門留言贊成提案的熱門留言
贊成提案的熱門留言。 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熱門的贊成觀點主要圍繞在:

  • 學習歷程資料的可信度不足。有補習班在協助造假。
  • 教授不會看。
  • 學習歷程就是升學備審資料,要鎖定科系準備、提高品質,但高一無法定科系。
  • 學習歷程是大型作文比賽,排擠學習時間。
  • 學習歷程裡的內容要有錢有時間有方向才有辦法製作。
  • 多數學生視學習歷程為作業、報告,沒有做會被留級、會被當。
  • 學習歷程的產出會因為時間、區域、資源等不平等造成落差。
  • 強迫學習歷程反而對很會唸書的學生不公平。
  • 準備學習歷程資料(包含參與活動、記錄、產出報告)需時長,排擠唸書時間。

 

對提案有其他想法的熱門(按讚或倒讚數高的都會浮上來)論點:

 


有其他想法的熱門論點。 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熱門的其他想法主要是:

  • 從高一就選擇全力準備學習歷程用來升到好學校,不確定性與風險高。
  • 高中校方與大學科系並不把學習歷程與自主學習當成升學的主要指標。
  • 學習歷程就是高三備審資料分散上傳。
  • 強迫在高中時期思考人生方向是好的。

 

我也把附議的詳細資料下載下來,把「附議原因」空白、無意義、單純贊成的字元篩掉,留下相對較有分析價值的附議原因。裡面有一位附議的高中老師,強烈建議大家連過去看一下。(Google試算表連結)

 


附議的詳細資料。 圖/UniHub

 

從附議者居住地統計地圖來看也蠻有趣,主要集中在新北、台北、桃園、台中。這個資訊擴散如果套疊時間軸和地點,應該可以看出高中生的資訊擴散拓樸。

 

附議者居住地統計地圖
附議者居住地統計地圖。圖/截圖自公共政策平臺

 

#高中生懂得運用網路倡議,要先鼓掌。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是國發會推動的平台,提供政府與人民之間另一個「由下而上」的政策參與機會,只要附議的人夠多,政府就必需回應。在美國,白宮也有這樣的機制,只要(全球)超過10萬人附議,白宮就必需回應。

 

在台灣,這個政策倡議平臺運作已久,相信政府單位已經見怪不怪,反而有機會透過這個提案「看到立意良善的政策落地時遇到的痛點」。而該高中生懂得利用網路平臺倡議,代表台灣孩子的公民素養不錯,值得鼓勵。

 

#高中生為什麼反對學習歷程檔案?

 

首先要問,是學生不認同這個理念?還是不認同做法?我認為要先從既成事實切入討論,不管原先計畫如何,先關心目前成果是什麼。

 

從前文摘要出來的熱門論點,看出目前政策施行中產生的部份關鍵成果如下:

  • 學習歷程檔案 是 升大學的必要模式「之一」。(因為是強迫每個人從高一開始)
  • 它綁定升學,就代表學習歷程檔案必需跟未來所選科系掛勾、也必需追求產出的品質符合理想大學的認定。
  • 學生(包含家長)認為要投資時間與金錢,會世襲「城鄉落差、資訊落差」。
  • 資源投入學習歷程檔案,會排擠常規唸書考試的資源。有能力的家庭才有辦法兼顧。
  • 坊間有補習班可協助學生強化學習歷程檔案。把它作為評量學生的資料,其信度(Reliability) 與效度(Validity)都有巨大的疑慮。
  • 平臺限制太多,檔案流於形式,變成作文比賽。

 

#高中學習歷程檔案的政策執行,情況真的如這些論點嗎?

 

當然,第一件事就是看Google的搜尋排名: 


Google 搜尋 學習歷程檔案。 圖/UniHub

 

「多元表現、範例」,這組關鍵字背後是在問「怎麼產出內容」、「產出什麼樣的內容」。

「上傳、勾選、帳號、期限」,這組關鍵字是在問「平台與操作的技術性細節」。

 

採用「多元表現」搜尋,第一個成果就是 Google 把親子天下其中一篇文章的關鍵內容摘要顯目提示,看來在 Google 的 Page Ranking 分析,由搜尋者的客觀流覽數據來看,這段摘要幾乎是標準答案了。



 

至於採用「範例」搜尋,就會發現全國各高中校方給出的範例,我取第一個搜尋結果嘉義高中的範例來截圖:

 

 

採用「上傳」則出現更多文章,截取部份資料如下:


上傳檔案的介面

 


上傳檔案的內容、時間、分工

 


學習歷程的格式與限制

 

說真的,我看到了大專教師升等審查的影子。

 

大專教師面對的升等、各式評鑑,我聽到的抱怨總是遠高於讚美(有人讚美嗎?XD)。甚至更多的討論是「這些升等辦法、各種評鑑制度有讓台灣高教晉升世界等級嗎?」(嗯,當然沒有,不然不會是問題)

 

台灣的大專教師們在高中時期大多已是學霸,如果他們現在回去唸108課綱的高中,會否對這些很像升等、評鑑備審資料的準備流程質疑「這些制度真的有讓台灣的高中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嗎?有讓台灣的大學更好的認識這些高中生嗎?」。

 

下一篇我們討論「學習歷程真正的功能是什麼?」

 

其他文章: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二) 學習歷程真正的功能是什麼?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三) 必需搶每一個高中生,又怕收到不適合學生的大學

 

作者 謝昆霖 ,UniHub / 孵大學 創辦人,致力於協助高等教育教學創新,整合高等知識,協助人們共學共創,解決重大的社會議題。

 

還沒加入 有你好棒?
社群登入
信箱登入
帳號
密碼 忘記密碼?
登入
快速註冊
信箱註冊
帳號
姓名
密碼
確認密碼
註冊
重設密碼
請至您的信箱收取驗證碼,填寫以下欄位重設密碼
帳號
驗證碼
新密碼
確認密碼
密碼重設
X
X
請為文章加上標籤分類:
(開頭請加上#,如#長照#能源)
若為轉載文章請確認出處正確
送出
X
請為收藏的文章加上標籤分類:
(開頭請加上#,如#長照#能源)
送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