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系列文章的關鍵閱讀受眾是教育部「高教司」「國教署」「國教院」,各大學教育學門的老師;第二層的閱讀受眾是「大學的教務處與專任教師」、「高中職的教務主管與教師」。
我希望這系列文章可以協助各位改善決策,讓台灣的孩子可以享有21世紀的新教育。
1990年的應屆高中畢業生36.1萬人,大專院校一共120所;2019年的應屆高中畢業生27.3萬人,大專院校一共152所。比較30年的變化,高中生人數減少 24.6%,大專院校數增加 26.7%。(高中畢業生人數資料摘自國發會統計資料;大專院校數資料摘自高教評鑑中心雙月刊、內政部教育統計指標)
但 UniHub 一直認為面對少子化的大學應該重新設計學制,把招生的眼光放在廣大多金的社會人士,鼓勵他們回來跨領域學習高等知識,提升台灣產業的高等人才。
2019年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資料。選錯科系的狀況下沒有學習動機是很正常的,但這也讓大學老師們非常頭痛:上課時要面對超過一半對上課毫無興趣的大學生,課很難教。
但是,大學老師也不能當掉不好容易被學校招進來的學生。
事實上,在 UniHub 舉辦的大學教師培訓課程裡,「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總是高居問題意識探討的第一名。許多私校的老師想要當掉學生時都會被系上關切,畢竟把學生當掉可能系所就要關門,集體失業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最後的場景就是大學老師無奈的教、學生無奈的學。以每年概估120萬大學生、4萬專任教師、55%低效投入估計,是每四年浪費 20 億小時國民集體生產力的損失。
你或許會認為,不想上大學,一開始就鼓勵高中生不要考大學。
別忘了,12年國民義務教育的最後三年,不論從學習歷程檔案的規格要求、大考中心的輔助系統、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 的所有資料來看,各方無不用盡全力引導每一個高中生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唸書。
高中這三年,不論是高中校方、高中老師、知名的親子天下、或是學校附近的補習班,每一個都在告訴高中生的家長「一定要投資你的孩子讓他考上好大學」,「我們協助你和你的孩子考上適合他的好科系」。每個利害關係人都在這三年裡,得到「每一個高中生都必需升大學」的好處。
別忘了,超過九成的「家長」都無法抵抗「你孩子沒上大學會輸人一大截」、「你的小孩沒有大學畢業沒有競爭力」的巨大壓力。自然,這個壓力就會轉嫁到高中生的學習歷程檔案、學測、指考……,最後變成「高中生必需上大學」這個結果。
「你的孩子是否適合、現在就需要唸大學?」就沒有人關心了。
超過一半的大學生不甘願地坐在教室上課,是為了滿足父母,不是為了自己想要學習;超過一半的大學教師站在教室裡教書,是為了滿足學校和資深老師要求,不是因為教學生的成就感。
建立在「以升大學、大學招生為前題的學習歷程檔案」能否效協助學生識別自己的選對科系?我個人是不以為然的。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一) 我曾經舖了一個梗:「協助大學教師直接改變「教與學」的現場、追蹤學習數據與足跡進行教學成效研究,這一直是UniHub團隊的辦課核心文化之一 。」在以招生招好招滿、入學後不能當掉學生的前題下,如何協助無奈的大學生有效率的重新探索他有興趣的知識、養成高中時還沒培養好的素養,已經是所有(非頂尖大學)老師必需面對的現實。
參考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提供的「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網站,全部大學共2009系組的說明中,每一頁「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的說明,第一行都有這麼一段話「※本表僅係大學學系招生選才時,於申請入學第二階段甄試過程之學習準備建議方向,並非指學生必須具備所有項次之學習歷程。」這意味著大學各科系知道,高中生準備的學習歷程檔案不見得能提供他們期待的資料。
「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參採高中學習歷程資料完整版查詢系統」網站
在這個網站可以看到更細節的問題:「該系是如何評量學生學習歷程的?」當一個系要求看「多元表現」,是希望看到高中生在情意領域(affective domain)的發展與改變的歷程?還是在比較量化的指標?若是前者,如何在如此短暫的招生期間面對如此大量的「情憶發展和改變歷程」質性資料進行有意義分析?
若系上要求看「課程學習成果」時,每個高中生六個學期、累積的幾十頁A4經由校方範本格式化、補習班打磨過的課程學習報告,系上的招生評量尺規又是什麼?是認知、技能的發展歷程嗎?要不要同時評估情意呢?還要參照任何教師認證資料。
招生時閱讀學習歷程檔案,要在海量的質性資料中過濾掉補習班的造假、資源不均造成的落差,還要能讀出「發展歷程」、「核心素養」並進行客觀評估。各系如果沒有自己寫一個「幫我看學習歷程檔案 AI小幫手」依照時間戳記(timestamp)從海量文字資料挖掘出這個學生的成長與演變,我想最後的結局還是依賴考試分數、面試的感覺、紙本作品集的呈現。
就算是學習歷程檔案資料齊全、系上招生的評量尺規也明確、各系也有「幫我看學習歷程檔案 AI小幫手」。可能更核心的問題還是:「學生都招不到了,就算不符系上需求的學生還是得收呀。」
從終點來看,學習歷程檔案解決學生入錯系的問題存在巨大疑慮。大學終究得面對現實並進行改革:少子化時代下,高等教育如何改革學制、教學模式,以協助學生培養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找到自我價值。
當大學招生與學習歷程檔案脫勾,或許才能真正好好討論「學習歷程作為12年國教的教學評量、作為核心素養教學改良指標」的價值和可能性。
其他文章: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一) 一年後,108課綱高中學習歷程檔案失敗了?
【學習歷程檔案之亂】(三) 必需搶每一個高中生,又怕收到不適合學生的大學
作者 謝昆霖 ,UniHub / 孵大學 創辦人,致力於協助高等教育教學創新,整合高等知識,協助人們共學共創,解決重大的社會議題。
關鍵字: #教學創新##108課綱##素養教育##學習歷程檔案之亂